top of page
搜尋
  • 作家相片SMPW

St Mary's Business | 支付宝变身“无实际控制人”:央行放大招,马云时代真要终结?


2023年12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重磅消息,批准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引起社会热议。那么,支付宝真的要“上交”给国家了吗?马云时代是否真的要终结



支付宝,作为蚂蚁集团的旗舰产品,一直以来都是马云的心头爱。然而,近期央行的批准却让人不禁疑惑,为何支付宝要变成“无实际控制人”这样的模式呢?


这要回溯到2023年1月,蚂蚁集团进行了主要股东股权结构的调整,从拥有53.46%表决权的马云及其一致行动人行使股份表决权,变为由马云、井贤栋、邵晓锋等10位自然人分别独立行使股份表决权。



什么意思呢?简单理解就是这些自然人股东之前都听马云的,表决权都给马老板。现在不行了,自然人股东自己拿着表决权,马云的表决权也就下降到了6.21%,不再是蚂蚁集团的实控人。而支付宝作为蚂蚁集团的全资子公司,自然也就没有了实际控制人。



而就在上周,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了蚂蚁集团上层股东重组后马云不再拥有一致行动人共同行使股份表决权,失去蚂蚁集团的控制权。随后,6家港股同日申报,马云、胡晓明、井贤栋、蒋芳在公司的权益清零



此外,恒生电子和国泰产险等关联公司也在这一调整中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构建了一个更为分散的实际控制格局。


这一系列变化并非无中生有,而是需要服从用来监督国内支付行业合规性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这项新规是就在不久前的2023年12月17日颁布的。


消息一出,不少人误解了“无实际控制人”是指支付宝被国家接手。在这个过程中,支付宝的控制权并未“上交”国家,而是替换成了一种多股东集体决策的模式。马云之前曾表示:“如果国家需要,支付宝可以随时上交。”这也被一些网友误读为国家接管,其实并不是。



之所以这么做,也是为了防止表决权过于集中,搞“一言堂”。从碧桂园事件开始,恒大暴雷已经令至少10万人“钱打了水漂”。若用户数以亿计且年交易额高达40万亿的支付宝出现类似事件,对整个金融圈乃至各行各业的灾难是无法想象的。巨头企业频频“暴雷”的恶性后果也是普通老百姓无法承受的。



公司层面来看,蚂蚁集团的这一变革也符合集团在2021年以来的一系列公司治理相关举措。管理层不再担任阿里巴巴合伙人,增加了独立董事比例,并成立了多个专门委员会,强化公司内部监管机制。这一变革也被解读为支付宝的去“马云化”和去“蚂蚁化”。未来支付宝将更像一家“公有”属性的银行。


号称“年度全球最大IPO”的蚂蚁集团的上市历程曲折,早在2020年即有计划在A股科创板和H股上市,但却在上市前夕因监管层出手叫停。请计算当时想借蚂蚁上市大赚一笔的投资人的心理阴影面积...



尽管蚂蚁集团的估值在2020年高达2.1万亿元,但截至2023年7月,根据蚂蚁集团回购股份的价格,其估值降至约为5671亿元,仅为原估值的四分之一


有业内人士分析,“被叫停”的核心原因可能还是马云的心太“野”了。当初,蚂蚁集团通过股权结构的过度包装想以科技公司的名义上市,但它能算是完全的科技企业吗?


很显然,不是。



蚂蚁集团本质上就是一家涉足支付、信贷、理财和保险业务的金融企业。在这种情况下,马老板仍借助科技企业的股权结构,曾想以仅1000万元的资金实际控制这个万亿金融帝国。只能说,细思极恐。


至今,蚂蚁集团仍在整改之路上艰难前行,2023年7月还曾被处以罚款71.23亿元。原因是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违规参与保险基金代销和宣传等等。


蚂蚁集团究竟何时能重启上市?恐怕没人能给出答案。



*本文仅代表分析员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值得注意的是,投资有风险,且金融市场的不可预测性与波动性是未知的。投资标的的价值及投资它们产生的收入既有可能上涨也有可能下跌。因此,您的资产价值将可能无法回溯到初始投资金额。过往投资表现并不代表未来投资表现。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