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全球银行界最大的新闻莫过于——花旗把自家在中国内地的财富业务成功“卖身”给汇丰了!
10月9日,汇丰银行(中国)宣布与花旗银行(中国)达成正式协议,将收购后者在内地的个人财富管理业务,覆盖花旗中国在全国11个主要城市、截至2023年8月共计36亿美元的个人财富管理客户的投资理财资产及个人存款。与此同时,汇丰还将“接管”300多名花旗中国的员工。
花旗预计,与汇丰的个人财富业务交易将于2024年上半年完成。
这是轰动金融界的两家全球银行巨头之间的交易。根据英国《银行家》杂志(The Banker)公布的最新“2023年度全球银行1000强”中,按照银行的资本进行排名,花旗集团位列第7,汇丰位于第10位。
1
花旗的“告别”
花旗并非突发奇想放弃在华的财富业务。花旗宣布将要关停中国个人银行业务的消息,已有一段时间。
早在2021年4月,花旗宣布在全球范围内对个人银行业务进行战略调整和转型,将在亚洲、欧洲、中东、非洲和北美部分地区,共计14个市场退出个人银行业务,其中也包括中国内地。
此后在2022年12月,花旗银行就退出的具体业务安排做了相关公告,最终决定逐步关闭花旗在全球多数地区个人银行业务。
此次花旗把财富业务出售给汇丰,标志着花旗正式迈出关闭中国个人银行业务的“第一步”。花旗中国的信用卡、个人房贷及其他贷款等业务也将在后续逐步退出。
当然,花旗的退出并不意味着这个跨国银行巨头完全放弃个人银行市场。花旗表示,针对个人银行业务,公司计划在全球四个地区成立“财富中心”以继续运营零售银行与财富管理业务,这四大中心分别是中国香港、新加坡、阿联酋与伦敦。
那么回归正题,为什么花旗要出售其在中国内地的财富管理相关业务?
在宣布退出中国内地个人银行业务的前一年,花旗银行2020年的零售业务收入仅占其总营收的5.4%,而支出部分则超过30亿美元,占花旗银行总支出的7%,陷入“入不敷出”的困境。
作为一家“百年老店”,花旗早在1902年就加入中国市场,并于2007年首批成功转制。从花旗中国的财务数据来看,2019年-2022年,花旗银行在中国内地的净利润呈现下滑态势,分别为20.7亿元、17.3亿元、18.0亿元和16.5亿元。
花旗也表示,退出中国的财富业务只是其业务战略转型的“第一步”。
从花旗的战略可以看出,花旗在亚洲地区的财富管理业务的增长潜力并没有竞争力,所以暂时退出了中国内地的零售银行业务。
2
汇丰的“接盘”
与花旗前脚出售财富业务相反,汇丰中国后脚就“大刀阔斧”地搞扩张。
从汇丰集团的策略看,他们计划整合汇丰旗下机构在中国内地的渠道、产品、服务和技术,明明是一家总部在英国伦敦的大银行,却一门心思扎根在中国乃至亚洲,还逐步提高财富管理业务板块的比重。
在财富管理领域,今年4月,汇丰集团在中国内地市场正式启动“大财富管理矩阵”策略,第一步棋就是从花旗手中收购个人银行财富管理业务。
相比欧美业务的亏损,聚焦亚洲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是汇丰业绩持续增长的关键。当前,汇丰已完成出售美国市场零售业务,还宣布计划退出法国零售银行业务和出售加拿大银行业务。
汇丰的财报显示,2022年公司实现除税前利润175亿美元,其中137亿美元来自亚洲地区,占比78.3%,而同期欧美地区则出现了4.15亿美元的亏损。
或许汇丰认为,收购花旗中国的个人银行财富管理业务能带动汇丰的个人银行业务。数据显示,虽然汇丰中国在2022年的净利润达到60.37亿元,但汇丰在内地的个人银行业务盈利能力却不高,2022年仅仅盈利141万元。
或许,竞争态势及自身收入结构的不同导致汇丰做出了与花旗截然相反的战略规划。
由此可见,汇丰与花旗对中国财富市场“一进一退”背道而驰的策略也就不难理解了。
*本文仅代表分析员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值得注意的是,投资有风险,且金融市场的不可预测性与波动性是未知的。投资标的的价值及投资它们产生的收入既有可能上涨也有可能下跌。因此,您的资产价值将可能无法回溯到初始投资金额。过往投资表现并不代表未来投资表现。
Commen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