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

见证!伦敦私人会所Soho House 27亿美元退市:文青圣地还是资本乌托邦?

  • 作家相片: SMPW
    SMPW
  • 8月17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2025年8月18日一早,一条新闻刷屏了。


号称“创意精英根据地”的英国顶级私人会所 Soho House,宣布将以约27亿美元的估值退市、私有化。这笔交易由纽约酒店巨头 MCR Hotels 牵头,私募巨头 Apollo 资管公司出手融资,更让人意外的是,好莱坞明星阿什顿·库彻(Ashton Kutcher)也掺了一脚,还将在交易完成后直接进董事会。


消息一出,资本市场立刻给了反馈——Soho House在纽约交易所的股价猛涨15%。但这次的热闹背后,却透着一丝复杂。毕竟,这家创立于1995年的“文艺乌托邦”,在过去四年里,几乎就是一部关于梦想和资本、艺术和金钱的现实剧。



1

从伦敦小楼到全球扩张


时间倒回三十年前。1995年,年轻的餐饮人 Nick Jones 在伦敦Soho区 Greek Street 的一栋小楼里,开出了第一家 Soho House。和传统的“贵族俱乐部”不同,这里不靠血统、不拼财富,而是把门槛设在“创意”二字上。


于是,导演、设计师、音乐人、摄影师蜂拥而至。这里成了伦敦文化青年的秘密聚点:既能在绘图室里讨论新片剧本,也能在天台泳池边碰上尚未成名的明星。


随后二十年间,Soho House一路狂飙:纽约、柏林、伊斯坦布尔、孟买、香港……截至2025年,Soho House在全球已有46家会所,加上健身、联合办公与海滩俱乐部,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文化地产帝国”。


会员名单更是星光熠熠:从英国哈里王子夫妇,到莱昂纳多、泰勒·斯威夫特、妮可·基德曼。有人调侃:“能拿到Soho House会员,比抢到爱马仕铂金包还难。”

ree



2

登陆华尔街:从神坛到溃败


然而,理想主义的光环,在资本市场面前并不好使。


2021年7月,Soho House母公司以每股14美元的价格在纽约证交所上市,市值一度高达30亿美元。创始人Nick Jones和大股东Ron Burkle希望借资本力量继续扩张,打造一个横跨艺术、时尚、地产的全球生活方式帝国。


但很快,质疑声接踵而至。做空机构GlassHouse直言:这是一个“从未盈利过的商业模式”,靠卖梦想而不是现金流。的确,自创立以来,Soho House几乎年年亏损,扩张成本高企,门店布局也开始偏离“文化圣地”,进入一些“并不具备创意氛围的城市”。


市场的态度冷酷无情。上市四年间,Soho House股价从14美元跌到不足9美元,累计蒸发近三分之一。投资者的不耐烦在2024年集中爆发——对冲基金大佬 Dan Loeb 公开施压,要求公司寻求买家。

ree



3

退市大戏:MCR、Apollo、Kutcher的资本组合拳


今天,这一幕终于落下帷幕。


根据公告,MCR Hotels 将以每股9美元的价格收购公开股东股份,交易完成后,Soho House将彻底退市。交易对价约27亿美元(包括债务),其中 Apollo 提供8亿美元的融资。长期支持者Ron Burkle将继续持股,而Ashton Kutcher则以投资人+董事的身份,成为新的文化代言人。

ree

MCR首席执行官Tyler Morse表示:“我们长期仰慕Soho House,它是全球最独特的品牌之一。这次收购将把我们的运营经验与它的文化影响力结合起来。”


一句话点明:MCR看中的,不只是那些会所的资产和现金流,更是Soho House三十年来打造的“文化符号”。



4

会员的天堂,还是资本的战场?


这桩交易,让外界再次讨论一个老问题:Soho House,到底是“文化乌托邦”,还是“资本幻象”?


不可否认,Soho House创造了一种独特的社区体验:在这里,音乐人可以遇见导演,设计师可以和科技创业者擦出火花。它既是物理空间,也是社交网络。


但另一方面,动辄数千美元的会员费、高昂的房产运营成本、不断扩张的门店网络,注定让它离不开资本输血。上市之路失败,退市后寄望财团接盘,本质上是把“文化”卖给了“金钱”。


问题在于:资本要求的是回报,而创意群体追求的是自由。当二者矛盾不可调和时,Soho House能否继续维持“为创意人而生”的初衷?

ree

或许,香港上环的Soho House就是一个答案的缩影


2019年开业时,这栋28层的大楼,设计灵感取自王家卫电影,窗外可眺望太平山顶和维多利亚港。馆内既有泳池、健身房,也有本土艺术家的作品展览,一度成为香港文化艺术圈的新地标。


但几年后,疫情重创,加上本地经济低迷,Soho House香港的会员续费率一度下滑,靠“文艺青年滤镜”拉新已不再轻松。现实告诉我们:无论理念多么动人,最终都要回归财务报表。



写在最后


今天,Soho House的退市,表面上是一桩商业交易,实际上却是一个更深层的提醒:当文化与资本相遇,到底谁吞噬谁?


也许退市之后,MCR和Apollo会让它的财务状况更稳健,Kutcher的明星效应能吸引更多年轻会员。但不可否认,Soho House早已不只是一个会所,它是无数创意人的精神寄托。


问题是,当“乌托邦”成为一桩资产、一个估值标签,它还能否继续承载那个关于创意与自由的梦?


或许,这才是今天最值得我们追问的事情。

 
 
 

留言


St Mary's Private Wealth
联系我们

圣玛丽私人财富

地址:

30 Churchill Place,

London

E14 5RE

 

电话:

+44 0333 577 0166

 

​邮箱:

Info@spwinvestment.com

感谢提交!

  • White Twitter Icon
  • White LinkedIn Icon

ST MARY'S PRIVATE WEALTH Ltd 在英格蘭和威爾士註冊。 08948879

由金融行為監管局授權和監管 (Ref. 629100)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