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泡汤了!”美联储摆烂,特朗普掀桌:全球贸易,一夜回到1933
- SMPW

- 8月3日
- 讀畢需時 5 分鐘
2025年7月的最后一天晚上,本来应该风平浪静,而美国白宫却灯火通明。特朗普签下一纸新的关税行政令,把全球经济的脸,抽得啪啪响。与此同时,美联储却不动如山,继续“装死”,迟迟不肯动手降息。
有美国学者说,这是“自1933年以来最严重的贸易打击”。
美联储的冷处理叠上特朗普的大动作,一冷一热,像极了一个唱白脸一个唱黑脸。
这究竟是一场技术性的利率博弈,还是一个用关税重塑世界秩序的世纪赌博?我们一条条扒。
1
降息泡汤?美联储内部都“吵起来了”
2025年7月31日,美联储公布最新利率决议,维持联邦基金利率在4.25%至4.5%之间不变,9票赞成、2票反对。
表面看很平静,实际上,这已经是1993年以来首次有两名FOMC理事公开反对主席的利率决策,这事在美联储历史上都不多见。这俩人不是别人,一个是米歇尔·鲍曼,一个是克里斯托弗·沃勒,都是典型的“特朗普系”。
反对者主张尽快降息,说是“就业市场要撑不住了”。而支持继续观望的一方则坚持“通胀还没稳”。鲍威尔嘴上说“关注劳动力市场”,但行动上却死死扼住水龙头。
也就是说,美联储高层已经出现了明确分歧。
投资者瞬间明白了:9月降息的事儿,悬了。

市场原本押注9月降息的概率为65%,美联储宣布利率不动之后,这个概率瞬间跌到47.5%。
一夜之间蒸发了市场的春秋大梦。
2
特朗普不演了,一出手就是1933
就在美联储还在端着“专家范”的时候,特朗普已经扛起贸易大棒,把全球狠狠摁在了地板上。
7月31日晚,特朗普签署史无前例的“关税行政令”:全球大部分国家关税统一上调至15%,加拿大35%,巴西50%,老挝、叙利亚、缅甸40%以上。
这张清单将于8月7日凌晨正式生效。
全球媒体集体刷屏:“全球贸易史上黑暗一天!”“一夜回到1933年!”

什么意思?1933年,美国搞了个臭名昭著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结果直接搞崩了当时的世界贸易,这部法案被认为是大萧条的导火索之一。现在这套组合拳,不免让人担心会不会重演。
8月4日,惠誉评级估算,特朗普这一出将使美国实际进口关税平均税率飙升至17%,创下自1933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而就在去年,美国的平均关税水平还只有1.2%
3
特朗普的“三桶论”:谁是绿桶?谁是红桶?
华尔街最近流传一个词:“三桶理论”。
什么意思?全球国家分三类装桶:
绿桶——听话的,比如英国、韩国、日本,关税低、待遇好;
黄桶——犹豫不决的,比如印度、墨西哥,敲打一番就听话;
红桶——不听话的,比如巴西、老挝、加拿大,统统开锤!
不仅仅是关税,还加上“让利协议”+“政治让步”+“能源采购”一起捆绑销售。一套组合拳下来,让人分不清这是贸易谈判,还是“黑帮”谈判。

比如加拿大,本来是美国最好的邻居,总理卡尼才刚刚放出风声要承认巴勒斯坦国,24小时不到,美国就宣布加征10%的额外关税,整体税率升至35%。
而欧盟呢?7月27日,欧盟和美国在苏格兰“达成”一个看似风平浪静的贸易协定,内容如下:欧盟统一接受15%的关税、承诺追加6000亿美元对美投资、增加采购7500亿美元的美军武器和能源产品。
可协议签完,欧洲内部炸锅了。法国总理贝鲁说,这是“欧盟的黑暗一天”;德国总理默茨也警告称,这份条约将对欧洲经济造成“严重影响”。
简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印度在年初还高调宣布“印度在特朗普政府中有优先地位”,结果7月31日的这份清单里,印度被明确写上了25%的关税,甚至还附带“惩罚性费用”。
至于巴西,更惨。在被征收10%的“对等关税”基础上,又被加了40%的从价税,合计税率直冲50%,理由是你敢谈“去美元化”。
特朗普本人更是不遮掩,社交平台连发大写:“INDIA OWES US!!!”、“CANADA CROSSED THE LINE!!!”
连美联储都看不下去了,有理事公开吐槽:“我们要独立决策,不能受政治影响。”特朗普回怼:“美联储不听话?接管控制权!”
4
美国人自己都快吃不消了
不要以为关税是打击别人,实际上美国企业是最先被割的韭菜:
福特汽车已经将年度成本预估上调8亿美元;
宝洁宣布将从8月起上调1/4产品售价;
七成制造业企业、五成服务业企业已进入涨价通道。
据美国财政部数据,今年6月的关税收入飙升至270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四倍。但问题是,这笔钱是从谁口袋里掏的?大部分是本国企业。
与此同时,8月伊始,新鲜出炉的美国就业数据就接连“爆雷”:
非农就业仅新增7.3万人,远低于预期的11.5万;
6月和5月的数据都被大幅下修,总共减少了25.8万个岗位;
失业率升至4.2%,创下近一年新高。
专家说,经济每月得新增10万工作岗位才能维持基本盘,现在只剩3.5万,明显掉线。
分析师普遍认为,美国经济的“温水煮青蛙阶段”正在逼近拐点,企业观望情绪浓厚,就业增长几乎停滞,但裁员率还没显著上升,这是“最令人不安的状态”。

这很像2024年8月的情形——当时也是非农数据骤降,直接触发美联储9月降息。
历史会不会重演?没人敢打包票。
截至此时,联邦利率基金期货定价显示,市场重新完全消化了今年两次降息的预期,其中第一次降息发生在9月的可能性已经上升到89.1%。
写在最后
别人下棋,他打牌;别人打牌,他翻桌。
不是世界变了,是规则被特朗普重写了。
世界贸易几十年来走的是“互利共赢、规则秩序”,而现在特朗普重新定义游戏:关税不是武器,而是谈判的底牌;全球化不是合作,而是站队。
你是“绿桶”还是“红桶”?你听话还是被罚?你买不买美能源、投不投美项目,决定一个国家的关税命运。
而美联储,在这场高举利率、按兵不动、拼命维持“专家人设”的闷战里,或许已经渐渐失去了“调节器”的角色。
历史真的会重演吗?也许未来某一天我们回头看,会发现,2025年这个夏天,才是真正的转折点。






留言